第一百一十四章曾阿鲁投军-《康乾盛世当土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李清远不可能去每一个都细细的去了解,但是对于为了自己的事业流过血的人,李清远总要给他们一个说法,一个交代。

    虽然这些人当兵也没有多久,大部分人只经历了两三个月的新兵训练,不要说融入骨子里的军人气质,就是军人习惯都没有多少。

    但是这依旧不影响李清远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倚仗,这些人都是李清远天然的簇拥者,放到地方上在合适不过了。

    第二部分就是天理会和共济会里有这方面天赋的人,这些人对于政治工作,和管理岗位有超强的天赋,或者自己有这样的愿望。

    当官是国人世世代代的期盼,哪怕只是一个村长依旧能满足很多人的官瘾,所以也不怕找不到人。

    第三部分就是李清远手里各部队里的军官和后勤人员,这些人放到地方能有效的钳制那些打着歪心思的人,也能为李清远管好地方,确保李清远对地方的控制。

    第四部分就是地方上正直的有名望的人,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从军队里出,那样跟地方上没有交集很难融入群众。

    而且不要觉得用不了多少人,李清远计算过,就以一个村五百人算,一个村要有一个村长,一个账房,一个民兵队长,这三个人是必须的。一个这样一个一二十万人的县光是基层人员就要近一千人。

    如果李清远想在吕梁控制下的五个县一起分田分地,那么就要准备五六千的基层人员。

    这部分人,李清远自己从各部队能抽调出来一千八九,剩下的都只能从当地找,特别是账房,这个是专业人士,好在每个村子里都有这样对土地丈量熟悉的人。

    李清远一边安排基层村官的认命,一边训练新兵,火铳在李清远从黄河边回来的第二天终于送到。

    李清远立刻放心下来,有了这批火枪,李清远就可以在组织十个营,把黄河边的部队替换回来。

    说到底,基层配置的再好,最后还是需要李清远手里的枪杆子来执行。

    正当李清远准备分配火枪的时候,侯正带来了曾阿鲁,看着这个沉默的汉子,李清远怎么也看不出来是哪个能杀死十多个清兵的英雄。
    第(2/3)页